管理学院新
学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新闻小组共读《人民日报》第六期——文明交流互鉴影响世界,共书“美美与共”新篇章

发布日期: 2019年04月08日  浏览次数:

“无论是西方的交响乐和歌剧,还是中国的昆曲和京剧,无论是西方的绘画和雕塑,还是中国的书法和瓷器,交流演出、互办展览,世界各国人民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四月芳菲,春色正好。4月4日晚,我院新闻小组在一教402会议室举行了共读《人民日报》第六期活动,本期主题是“文明交流互鉴影响世界,共书‘美美不同’新篇章”。指导老师李喻老师出席活动并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视频资料,新闻小组全体成员参加,本期嘉宾为助理辅导员梁凯雯和黄钰洁。活动由刘钰吉同学主持。

“在《人民日报》的系列报道中,我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下旬访问法国期间,获赠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这份珍贵的礼物,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伏尔泰等人,为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也引导世界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如今,《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来到中国,彰显中法两个文化大国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视……”会上,李喻老师通过这则故事引出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阐释文明的特性,如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中国的文明观以其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给纷繁复杂的世界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展示了兼容并包、和合为贵的东方智慧。面对当今国际间频繁的文化交流,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主讲人刘钰吉说道:“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向世界讲述中国‘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深刻阐述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文明观,这一重要演讲在全球范围引起强烈共鸣。五年来,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与日俱增,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引进来,也走出去。分布多地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向世界人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体验中国文化的窗口";

陈书瑶同学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古丝绸之路幢幢、驼铃声声,书写出文明交流、文明共存的典范;近世以降,工业革命开启的现代化进程传播至世界各个角落,印证了互学互鉴、取长补短的可贵价值。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赵舒颖同学说:“通过阅读《人民日报》4月3日的报道,上海法国外籍人员子女来到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小学游学。他们和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中国画、剪纸、武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他们与中国学生分享法国的饮食文化和艺术文化。我认为这是一种中法文化共享的表现,是从年轻一代儿童进行文化交流共享的有效途径”;

王靖源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华文明延绵五千多年,沉淀出了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神价值。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倡导文明的交流互鉴,把中国梦和世界梦联系在一起,来对全球治理更加完善作出更大的贡献”;

嘉宾梁凯雯和黄钰洁也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畅谈了文化交流的背景和意义,并鼓励师妹们积极开拓眼界,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基础。

随后,李喻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做好读书笔记的方法,鼓励大家脚踏实地、务实求新。通过本次共读《人民日报》,让我们感受到了只有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国家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图/刘钰吉 文/刘钰吉 指导老师/李喻 )